三门峡市作为全省首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试点地市,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自2022年上线以来运行稳定,财政管理规范化、系统服务高效化、资金监管精准化、财政约束刚性化水平显著提升。2024年,在全省连续11次月度考核中,三门峡市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广应用工作始终位于全省第一梯队,并在年度综合考评中居全省第一名。
一、一体推进,财政管理更加协同规范
自《三门峡市财政局关于加快推进数字财政建设的意见》(三财办〔2020〕8号)实施以来,市财政局统筹部署,精准施策,攻坚克难,数字财政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截至目前,横向上,一体化系统预算编制、绩效管理、指标管理、预算执行、工资统发、会计核算、政府财务报告、部门决算等13个管理模块已陆续上线,打破了各业务间的条块壁垒,实现了项目管理、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等顺向衔接、逆向反馈的管理闭环。纵向上,通过对口指导,市县财政预算管理实现了规则规范统一、数据上下贯通,初步形成省市县一体化的数字财政建设新格局。为了给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,2024年市财政局先后印发了《三门峡市数字财政建设工作安排》《三门峡市财政系统数字财政建设工作联系机制》,建立了“领导包片、科室负责”的联系机制,成立了由市财政局预算、国库、PPP管理中心和运维工程师组成的调研指导小组,赴8个县(市、区)实施“点对点”辅导,指导县、乡镇系统梳理业务流程,解决疑难杂症。
二、数据赋能,系统服务更加便捷智能
市财政局聚焦关键环节,积极探索财政便民服务“数智化”新路子,该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在平台上上线短信服务和市本级“三保”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市。其中:预算管理一体化短信服务平台,于2024年2月正式上运行,为1万余名财政统发工资的在职职工实时推送工资明细、公务卡报销事项和个人补贴事项发放信息,确保每位职工都能清晰了解工资构成和社保扣缴情况。市本级“三保”保障信息服务平台,于2024年6月试运行,在预算单位或财政窗口录入的增人增资情况按预定流程完成审批后,系统会自动形成人员汇总,根据工资信息生成对应预算指标,推送至一体化系统进行相应的指标追加,并同步生成负指标,核减调入人员原单位相应预算指标。通过系统形成增人增资、减人减资、多部门联动的高效服务体系,打通政务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工资审批服务更精准、更智能,实现了数据多跑路、单位少跑腿,预算管理信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。
三、深度融合,预算编制更加精准科学
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中,市财政局始终坚持“预算制度+信息技术”的融合式管理,预算编制质量稳步提升。强化项目库管理,以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,所有预算支出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,梳理制定市级模板和具体标准300余条,根据系统中的支出标准,强化项目标准化测算,未通过测算的项目不能纳入项目库。储备项目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排序,优先安排在建(续建)项目和年内可形成实际支出及实物工作量的项目,并动态清理项目库。预算编制、待分配项目细化必须从项目库选取,预算调整调剂必须以项目库为起点。并实行项目支出标准动态管理,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。
四、绩效监控,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高效
依托预算一体化平台,逐步实现预算与绩效的深度整合,确保市级预算“预算编制有目标、预算执行有监控、执行完成有评价、管理结果有反馈、反馈结果有应用”。一是在一体化系统中构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。将绩效管理流程嵌入一体化系统,预算编制阶段,项目立项需同步完成绩效目标表,明确资金用途、预期产出和效果;开展事前绩效评估,对重大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,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依据。预算执行阶段动态监控绩效目标完成情况,对偏离目标的资金及时预警纠偏。决算与评价阶段开展绩效自评和第三方重点评价,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挂钩推行绩效信息公开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。二是建立规范科学的指标体系。建立13个共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,分批逐步完善,并进行动态管理。制定《三门峡市市级财政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》,涉及14个行业领域,60个行业类别,181个资金用途,近3500余条具体指标,为绩效目标编制与设置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和技术保障,全面规范预算绩效监控和评价工作。三是强化结果应用。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、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,对绩效优良的项目优先保障对绩效差的项目压减或取消预算,并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市直部门、市属事业单位和各县(市、区)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,强化问责激励。
五、动态可溯,预算约束更加刚性有力
一体化系统对预算执行业务实行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流程管理和监督,确保了财政资金动态可溯,预算执行刚性有力。一是实现数据全流程追踪。通过预算指标账,实时掌握预算指标的来源、增减等状态和财政资金的分配、支付情况,实现预算指标管理和财政资金的全流程“顺向可控,逆向可溯”,增强了财政统筹能力。二是建立动态监控机制。实时监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凭证的生成和流转过程,并对监控信息进行判断、反馈、核实和处理,从源头预防、遏制财政违规支出。三是及时预警纠偏。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,以全市财政数据为主线,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,开展全市收支分析、财政资金运行监测等财政数据应用工作,为优化财政管理、完善财政政策、加强风险预警等提供数据支撑,促进财政管理模式从“经验管理”到“数字管理”转变。(赵晋萍 张万强)